• ISSN 0258-2724
  • CN 51-1277/U
  • EI Compendex
  • Scopus 收录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3年  第26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论文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最大加速度记录分析
温瑞智, 任叶飞, 齐文浩, 卢滔, 杨振宇, 单振东, 汪云龙
2013, 26(5): 783-79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1
摘要: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观测网络有100余台仪器触发并获得加速度记录.设置在四川省宝兴县防震减灾局的强震台(编号51BXD)在东西向获得了1.026g(-1 005.3gal)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这是我国首次在自由地表获得峰值超过1g的记录,是我国强震动观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经震后灾害调查,发现观测台站附近建筑物破坏并不严重,确定地震宏观烈度为Ⅶ度,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议.通过现场考察,初步认定台站的特殊选址带来了局部地形影响,陡峭山坡放大了高频段地震动.还分析了宝兴县另外3个强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并采用全球新一代地震动预测方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台在小于0.2 s范围内的反应谱放大明显.为了进一步说明台址受场地地形影响,对台站附近进行了背景噪声测试,采用水平/垂直谱比法计算了场地背景噪声的卓越周期、水平向放大系数,得出了随着地势由山脚向山坡上增高,场地卓越频率逐渐增大,且放大系数也随之增大的结论,这与51BXD强震动记录反应谱特征一致.最后,与汶川地震典型记录反应谱、抗震规范谱等进行对比,分析了51BXD强震动记录不同频段的特点;结合附近建筑物现场震后调查结果,初步解释了造成建筑物破坏较轻的原因,验证了局部地形影响是造成峰值加速度记录较大的主要原因.
地铁隧道开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
漆泰岳, 吴占瑞, 骆驰, 王睿
2013, 26(5): 792-797,81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2
摘要(1122) PDF 699KB(558)
摘要:
为探讨复杂断面施工条件下采用钻爆法时产生的爆破振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遵循城市地铁施工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影响必须满足振动、变形和应力控制标准的原则,以某工程为例,用FLAC3D对不同开挖方法的爆破振动效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现场实测振动速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该工程的特定条件下,机械和钻爆相结合的开挖方法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摄动结构中基于H∞范数的调液阻尼器减震优化设计
霍林生, 沈文赫, 李宏男
2013, 26(5): 798-80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3
摘要(1034) PDF 545KB(437)
摘要:
为了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对调液柱型阻尼器的质量比、频率比和阻尼比进行优化设计.以5层框架建筑结构为例,考虑结构参数的摄动,将优化目标设为地震动到结构动力响应传递函数的H∞范数,得到调液柱型阻尼器最优质量比、频率比和阻尼比的数值分别为0.022 801、0.909 070和0.098 655.采用此最优值,对控制体系的鲁棒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频域和时域内,控制系统在地震动作用下对结构参数摄动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当系统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的最大摄动量分别达到30%时,系统仍能保持7%以上的减震水平.
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模型
雷虎军, 李小珍
2013, 26(5): 803-80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4
摘要(1261) PDF 849KB(429)
摘要:
为探讨行波效应对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列车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基于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采用35个自由度的机车车辆模型、板式无砟轨道模型和桥梁有限元模型,通过引入地震多点激励模式,建立了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仿真分析程序.以跨度32 m的简支梁桥为例,输入El Centro地震波,计算了一致激励和行波激励下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幅值的影响很大.当车速为350 km/h、行波速度为300 m/s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轨横向力比一致激励分别降低84.1%、19.5%和87.8%.因此,忽略行波效应可能造成对地震时桥上列车行车安全的误判.
基于车桥耦合的钢-混结合段刚度平顺性分析
刘全民, 李小珍, 张迅, 张志俊, 李亚东
2013, 26(5): 810-81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5
摘要(1106) PDF 932KB(420)
摘要:
为了研究混合梁桥结合段动力平顺性问题,针对某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将结合段按刚度等效换算为同一种材料,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基于9个自由度的三轴车辆模型,根据规范规定的路面粗糙度谱,用三角级数法模拟了B级粗糙度样本,采用Newmark-β法求解车桥系统运动方程,建立了汽车-桥梁垂向耦合振动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求解了桥梁结合段和车辆的动力响应. 研究结果表明:路面粗糙度下降一个等级,桥梁结合段竖向加速度增加一倍;从动力性能角度分析,钢-混结合段钢格室全填充时的刚度平顺性略优于半填充时的刚度平顺性.
随机共振与响应灵敏度相结合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
刘鎏, 闫云聚, 常晓通, 袭著有
2013, 26(5): 818-82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6
摘要(1133) PDF 777KB(518)
摘要:
为了解决强噪声背景环境下的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降噪和损伤定位相结合的两步法.第一步将结构的激励响应和背景噪声通过非线性随机共振系统进行处理,降低背景噪声的干扰以突出响应;第二步将结构的局部微小损伤模拟为单元弹性模量的减少,求得响应信息对单元弹性模量的灵敏度,据此对结构单元弹性模量进行修正,从而实现结构损伤的定位.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在50%噪声水平环境下,能较好地实现损伤定位,单一损伤识别误差率不超过0.2%,多损伤识别的误差率不超过0.5%.
计算既有铁路曲线坐标法拔距的一种新方法
刘永孝, 刘学毅, 杨俊斌, 代丰
2013, 26(5): 825-83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7
摘要(1155) PDF 681KB(549)
摘要:
为克服传统方法计算缓和曲线段拨距时,用弦长代替弧长引起的误差,基于坐标法整正既有铁路曲线的相关原理,提出了利用既有测点沿径向到拨后曲线的距离计算拨距的新方法.按照该方法,推导了测点的拨距及拨后坐标的计算公式,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坐标法计算拨距时,缓和曲线越长、半径越小,拨距和拨后正矢误差越大;拨距最大误差为1.3 mm,拨后正矢误差最大值为1.0 mm.
基于分步编码改进遗传算法的铁路智能选线
李伟, 蒲浩, 赵海峰, 胡建平, 孟存喜
2013, 26(5): 831-83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8
摘要:
为实现铁路三维空间线形的智能优化,建立了综合考虑建设和运营费用、环境影响代价及线路约束的线形优化模型;针对平面、纵面控制点分别给出了分布方法,并构建了由平面交点偏移距、平曲线半径、变坡点标高3个基因片段组成的基因序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面-纵面-完整基因的分布编码方法,设计了相应的多种交叉、变异算子实现线路方案的进化.实例分析表明:本方法克服了现有遗传算法产生的线路方案平、竖曲线重叠的缺陷;可生成满足线路约束条件且综合费用较省的线路方案群,最优的智能选线方案比人工定线方案综合费用节省了6.5%.
铁路路基膨胀土工程特性指标试验研究
蒋泽中
2013, 26(5): 839-844,85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09
摘要(1421) PDF 695KB(415)
摘要:
为改善路基原状土的工程特性,以西安至南京铁路试验段为工程背景,进行了膨胀土填料工程特性的系统试验研究.采用室内土工物性基本试验、直剪试验以及动静三轴试验,对膨胀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测定,针对工程改良土实际特性提出用掺石灰的方法改良原状土,分析对比了改良前后的颗粒分布、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强度和膨胀性指标.结果表明:弱膨胀土及中等膨胀土经石灰改良处理后,土的颗粒组成、物理性质、胀缩特性均有明显改善,力学强度和水稳特性大大提高; 根据物理与力学性质、胀缩性、水稳性等试验结果,推荐采用的最佳掺灰比为5%.
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的门式刚架结构抗风优化
傅继阳, 钟亮, 黄友钦, 王艳萍, 徐安
2013, 26(5): 845-85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0
摘要(1168) PDF 654KB(489)
摘要:
为弥补目前结构抗风优化仅针对高层建筑的不足,采用量子粒子群算法对一大跨屋盖结构进行了抗风优化.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库获得等效静力风荷载,并根据型钢表组成离散变量搜索空间.通过约束违反协调系数,构造了一种新的适应值模型,进一步建立了粒子越界处理方法,以保证优化的可行性和收敛性.通过10次运行计算以确定门式刚架的最优设计,并在全风向角下对优化结果进行校核.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函数随迭代单调递减收敛,总质量标准差仅为其平均值的4%,平均迭代24次,说明量子粒子群算法用于门式刚架抗风优化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和计算效率.
基于时变边界屋面积雪分布数值模拟
王卫华, 廖海黎, 李明水
2013, 26(5): 851-856,96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1
摘要(1046) PDF 657KB(335)
摘要:
为了预测风作用下屋面积雪的分布,采用Euler-Euler两相流混合模型,结合最新改进的k-ω模型等数值方法开发分析程序,对风致屋面积雪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中为考虑积雪对屋面绕流的影响,计算区域边界根据雪深变化采用时变边界.对一典型阶梯形屋面积雪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几种不同状态下屋面积雪分布的时间历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屋面积雪分布对屋面绕流产生较大影响,屋面积雪沉积率随之发生变化;模拟时长22 h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不考虑积雪对屋面绕流的影响将产生较大误差;不同风速比下模拟的屋面雪深分布形态基本一致,但入流风速比越小,雪深分布系数相对越大,达到近似分布的模拟时间就越短.
基于平面壳单元的分阶段成形结构平衡方程
许磊平, 秦顺全, 马润平
2013, 26(5): 857-86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2
摘要(1030) PDF 656KB(335)
摘要:
为探讨基于平面壳元的分阶段成形结构终状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平面壳元无应力状态量的结构平衡方程.以等参平面壳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单元内任意一点的无应力状态量与单元高斯积分点处无应力状态量的关系;以单元的无应力状态作为零点计算结构的总势能,并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包含平面壳元无应力状态量的结构平衡方程,获得了结构终状态与平面壳元无应力状态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结构体系、外荷载和边界条件一定时,如能保证壳元的无应力状态量一定,则结构的终状态是一定的,与分阶段成形过程无关.
基于分块EnKF的非线性目标跟踪算法
崔波, 张家树, 杨宇
2013, 26(5): 863-86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3
摘要(1014) PDF 693KB(494)
摘要:
针对滤波航迹的相关性以及初始状态的选择会对跟踪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将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引入到非线性目标跟踪领域,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基于分块集合卡尔曼滤波的非线性目标跟踪算法.采用分块思想生成初始集合,使用协方差矩阵加权方法解决分块间的航迹相关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分块集合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计算复杂度和以往的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同阶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高的运动参数估计精度,解决了粒子滤波算法计算量大难以进行实时跟踪的问题.
基于光束法双像解析的森林火点定位技术
段祝庚, 肖化顺
2013, 26(5): 870-87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4
摘要:
利用摄像机获取森林区域立体影像,以三维电子罗盘仪测定摄影瞬间摄影机三维姿态角作为初始值,应用光束法双像解析确定森林火点三维坐标.经过实验验证,火点定位精度能达到100 m以内,能满足森林防火对火点定位精度的要求.该方法无需已知点作为控制点,定位精度主要与同名像点视差精度、摄影基线长度、交向角及摄影距离等因素有关.坐标定位误差随着摄影距离增加而增加,沿摄影方向误差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方向;随着摄影基线长度的增加,火点定位精度有所提高,交向角对火点定位精度的影响不明显.摄站选择时,摄影基线长度一般为30~200 m,应保证左、右影像重叠度在60%~80%及影像能正常匹配.
基于多质点动车组制动模型的动态牵引负荷
何晓琼, 彭旭, 周瑛英, 肖建
2013, 26(5): 878-88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5
摘要(1141) PDF 758KB(396)
摘要:
针对单质点模型不足以准确描述动车组制动情况的问题,根据多质点动车模型的制动力分配,建立了动车多质点制动模型.推导出多质点模型在制动工况下的基本阻力和附加阻力以及推算出牵引网侧时变功率,对多质点模型动车组在平直轨道、有坡道和弯道情况下进行制动过程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与动车制动实测数据的比较,其距离误差小于50 m,验证了多质点模型的准确性.
基于事件驱动的微电网多目标趋优控制
陈维荣, 陆文婷, 戴朝华
2013, 26(5): 885-89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6
摘要:
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控制问题通常采用非线性高维微分方程组描述,难以用现有数学方法求得满意解.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基于混成控制理论的求解方法,建立一个Stateflow模型,根据输入数据、运行状态控制目标做出判断,调度微网中各微电源,实现微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多目标趋优控制.针对一个具体直流微电网,论述了各微电源的调度运行策略,给出了相关事件的定义,设计了其事件驱动控制系统,并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环境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根据给定数值的燃料电池运行成本、蓄电池端电压、功率缺额输出符合理论分析的控制信号.
基于2FSK的ICPT系统高速信号传输方法
戴欣, 杜人杰, 唐春森, 王智慧, 孙跃
2013, 26(5): 892-89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7
摘要: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信号传输存在信号幅值衰减和较强电磁干扰的问题,基于2FSK调制解调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速信号传输方法.该方法在不增加系统主电路能量耦合线圈以及不影响主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信号传输.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主电路信道的阻抗和频域响应特性,确定了调制解调方法及其实现方案,并搭建了系统实验平台,在2.5和1.7 MHz的载波频率下,有效实现了100 kHz脉冲信号的传输.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高速信号传输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的轮轨滚动接触特性分析
肖乾, 徐红霞, 王成国, 张海
2013, 26(5): 898-903.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8
摘要(1012) PDF 661KB(347)
摘要:
为了缩短有限元方法显式计算轮轨滚动接触的时间,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建立了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轮轨接触区的单元进行细化,计算了列车在启动、运行和制动工况下轮轨的接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轮轨滚动接触区最大Mises应力、最大接触应力和接触斑面积等法向特性变化幅度均在2%以内,但接触区纵向截面中Mises应力分布及纵向剪切应力分布有较大变化;启动和制动工况下,最大Mises应力和最大纵向剪切应力位置均比自由滚动时更接近于轮轨表面;不同工况下,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在列车牵引和制动工况中,摩擦力达到极限时轮轨间出现完全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反,且不同速度等级下的纵向摩擦力变化幅度也在2%以内.
SS3B和DF8B机车的整体碾钢轮踏面剥离失效分析
王玉辉, 何国旗
2013, 26(5): 904-90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19
摘要:
为了查明机车车轮发生踏面剥离故障的原因,分别对SS3B机型的SS3B31024047车轮和DF8B机型的DF8B32774060、DF8B31644017车轮产生踏面剥离的整体碾钢轮取样,按TJZL-01-98规定的理化检验项目进行取样和常规检验,并对剥离区域的宏观形貌、金相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扫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 DF8B32774060车轮踏面表面金属主要在接触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属于接触疲劳剥离; DF8B31644017和SS3B31024047车轮由于剥离区存在塑性变形层,属于热疲劳剥离;对接触疲劳剥离,应改善车轮钢的成分、改进车轮热处理和踏面加工工艺,对热疲劳剥离,应改变制动方式和优化牵引运行.
车轮材料对轮轨滚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王文健, 汪洪, 刘启跃
2013, 26(5): 909-91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0
摘要:
为了使轮轨材料更好地匹配,降低轮轨磨损与损伤,利用MMS-2A滚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3种不同含碳量车轮材料与U71Mn热轧钢轨干态对磨时滚动摩擦磨损与损伤性能.结果表明:车轮材料变化基本不影响轮轨滚动摩擦因数,其摩擦因数保持在0.4左右;随车轮材料碳含量增加,车轮磨损量呈线性下降趋势,钢轨磨损量呈线性增加趋势,总轮轨磨损量呈降低趋势;不同车轮材料与U71Mn热轧钢轨对磨时的磨痕表面形貌具有较大差异,当碳含量为0.57时,车轮损伤以剥落损伤为主,试样塑性变形相对轻微,随车轮硬度降低(碳含量为0.51),表面剥落损伤轻微,但塑性变形严重;对磨钢轨试样以粘着和剥落磨损为主.
涡轮叶片逆向建模与特征参数提取
赖喜德, 李广府, 张惟斌, 陈小明, 宋威, 江海
2013, 26(5): 915-92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1
摘要(1046) PDF 683KB(462)
摘要:
为了在已有涡轮叶片实物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设计,采用激光扫描仪对涡轮叶片进行数字化扫描,提出了在三维测量得到涡轮叶片点云数据的基础上,准确进行逆向建模、反求几何参数和提取气动特征参数的逆向设计方法.根据涡轮叶片的几何参数反求和提取气动特征参数要求,基于获取涡轮叶片的截面点云图,用五次多项式曲线拟合叶盆和叶背,并用圆弧逼近叶形前后缘.基于该方法,采用Matlab软件对涡轮截面线点云进行拟合,反求得到了叶身型线方程,拟合偏差控制在之内,能够获得准确的叶片截面型线和气动特征参数.
翼吊发动机转子系统在大气紊流下的响应分析
刘晓波, 涂俊超, 邓贝贝
2013, 26(5): 921-92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2
摘要(1051) PDF 643KB(420)
摘要:
针对翼吊发动机高空工作时受大气紊流影响这一现象,基于机翼气动弹性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 采用Dryden紊流模型作为大气速度模型,建立了翼吊发动机转子系统在大气紊流下的动力学模型,运用虚拟激励法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转子系统中各转盘站的位移响应功率谱密度变化趋势与大气紊流速度功率谱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在固有频率处会出现位移响应强度峰值;当角频率大于100 rad/s时,大气紊流引起的位移响应强度随着角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并且不可忽视转子系统本身特性对位移响应强度的影响.
交通事件影响下的路径行程时间变化分析
张玺, 刘海旭, 蒲云
2013, 26(5): 928-933.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3
摘要:
为了对交通管理系统中的事件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针对持续期为数天的交通事件,考虑事件发生后出行者日常路径选择的随机性,基于路径流量联合概率分布的动态调整过程,建立了描述路网系统路径行程时间变化的随机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并用算例网络验证了本文建立模型的可行性.算例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事件持续期每增加10 d,持续期内路径的平均行程时间增加0.24%;与普通路段相比,事件发生在关键路段导致平均行程时间增加3.07%; 路段通行能力每下降10%,平均行程时间增加2.53%;不同事发路段对路网系统在事件结束后恢复到均衡状态所需时间的差别显著,关键路段通行时间的恢复约为普通路段的4倍.
基于TPr/T-S的客专车站通用模型及仿真
李望, 倪少权
2013, 26(5): 934-94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4
摘要:
为建立能跟踪列车、进路、股道变化踪迹且与车站站场布局及结构无关的车站通用模型,将客运专线车站站场视为由进路和股道这两类个体组成;引入时间参数将谓词/变迁-系统(Pr/T-S)扩充为定时/谓词变迁-系统(TPr/T-S).扩充后的系统既能在仿真中跟踪每个个体的状态变化踪迹,又能描述个体状态变化与时间的联系.基于列车、进路、股道等三类个体和TPr/T-S建立了与车站拓扑和规模无关的客运专线车站通用模型.对徐州东站的仿真试验数据显示了进路、股道等设施的占用情况,仿真时间段内车站进路平均利用率为34%,每列列车都能分配到可用进路,表明所采用的运行图是安全、可行的,也证实了此通用模型的有效性.
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策略安全性效果仿真
李志斌, 刘攀, 单肖年, 王炜
2013, 26(5): 942-94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5
摘要(1057) PDF 861KB(478)
摘要:
为了减少高速公路常发交通瓶颈上游路段运动波传播引发的追尾事故,在分析PARAMICS微观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限速控制仿真平台,在高速公路入口匝道交通瓶颈仿真路段,采用事故预测模型定量研究路段内冲击波传播过程中追尾事故的实时风险,提出了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可变限速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减少事故风险效果最好的控制策略是将阈值设置为预测事故概率等于0.25,限速值变化周期为120 s,限速值降低幅度为20 km/h,恢复幅度为10 km/h,相邻路段限速值差为20 km/h.采用可变限速最优控制策略后,高速公路瓶颈上游路段追尾事故风险降低了20%.
基于改进HH算法的路径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冠湘, 周兴, 蔡文学, 钟慧玲, 许靖
2013, 26(5): 949-95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6
摘要:
HH (Highway-Hierarchical)算法是近年来一种高效路径规划算法,但存在的路网压缩成环问题、预处理数据存储问题和完整最短路计算问题,采用无环压缩策略、分层存储策略和局部最短路存储策略对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改进的算法为核心,在Internet环境下,运用WCF分布式技术,设计与实现了高效路径规划系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改进HH算法在时间效率上平均是原算法的5.03倍,在空间效率上约是原算法的4倍.在性能上,路径规划系统能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并发访问的高效性需求;在功能上,系统提供了最短路的里程、行程时间、行程费用、主要路段及文字描述等.
城市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及可靠性分析
聂庆慧, 夏井新, 钱振东
2013, 26(5): 955-96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7
摘要(1107) PDF 718KB(643)
摘要:
为了捕捉交通流随机波动导致的交通流短时预测的不确定性,利用反映预测波动的异方差对可靠性进行量化预测;基于时间序列及其异方差理论,构建了以单整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0,1,1)模型为均值方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短时预测的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1,1)模型. 通过ARCH LM检验证实,GARCH(1,1)模型能够有效捕捉并消除ARIMA(0,1,1)模型的异方差性.结果表明:基于GARCH(1,1)模型的城市快速路流量预测的MAPE值不高于10%,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速度预测的MAPE值为7.86%~10.24%;与ARIMA(0,1,1)模型预测的固定置信区间相比,在自由流交通状况下,GARCH(1,1)模型在有效预测前提下的预测置信区间更窄;在交通拥挤状况下,GARCH(1,1)模型能够通过放大预测置信区间宽度减少无效预测.
La0.7Sr0.3MnO3单晶外延薄膜制备及其磁电阻特性
张欣, 羊新胜, 程翠华, 张勇, 吕莉, 张敏, 赵勇
2013, 26(5): 961-96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3.05.028
摘要(1151) PDF 793KB(501)
摘要:
为制得性能良好的涂层导体用La0.7Sr0.3MnO3(LSMO)缓冲层薄膜、研究LSMO薄膜的低磁场磁电阻效应,利用高分子辅助化学溶液沉积法,在LaAlO3(LAO)单晶基底上制备了一系列钙钛矿LSMO单晶外延薄膜.考虑氩气和氧气退火气氛对LSMO成相的影响,研究了氩气退火条件下样品的织构、形貌情况和氧气退火条件下制得的样品的输运性质及磁电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氩气下采用高分子辅助的化学溶液沉积法有利于制备出低成本、高性能的涂层导体用单一LSMO缓冲层;氧气下退火制得的薄膜c轴取向生长良好,并且电阻-温度曲线出现绝缘体-金属相变,其磁电阻值在200~300 K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在1 T磁场室温下磁电阻值约为-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