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0258-2724
  • CN 51-1277/U
  • EI Compendex
  • Scopus 收录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  第2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叠溪地震考证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洪时中
2014, 27(2): 185-19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1
摘要(1309) PDF 608KB(539)
摘要:
1933年8月25日四川省茂县叠溪发生7.5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了大量滑坡与崩塌,叠溪全城被毁,伤亡惨重.震后45 d地震堰塞湖溃决,造成严重的次生水灾.介绍了国内学术界对叠溪地震考证与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叠溪地震及其次生水灾照片的发现、地质学家常隆庆和四川大学师生考察资料的发现、其他历史文献的发现、地球物理与地震地质方面的新研究成果以及对叠溪地震的综合研究和地震社会学研究,并对今后深入研究叠溪地震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刚果(布)Loukouni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王元清, 宗亮, 张龙英, 贾瑞华, 施刚
2014, 27(2): 195-20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2
摘要:
Loukouni桥是刚果(布)1号公路Ⅱ期工程中的一座采用缆索吊装的上承式钢箱拱桥,为保证其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用零弯矩法、零位移法和定长扣索法,分别获得了施工过程中扣索索力和拱肋预抬值,并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生死单元功能对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定长扣索法和零位移法确定的施工方案均能满足拱肋线形、施工截面应力和变形控制的要求,定长扣索法更优,可以作为该桥施工首选的设计方案;试算零位移法是确定施工扣索索力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桥塔抗弯刚度随机性对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黄斌, 李烨君, 朱礼平, 张卫东
2014, 27(2): 202-20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3
摘要(1056) PDF 677KB(560)
摘要:
为了研究大跨斜拉桥结构参数不确定情形的动力特性,建立了鄂东长江大桥的平面有限元模型.考虑桥塔截面抗弯刚度的随机性,利用递推随机有限元法,分析了大跨斜拉桥频率和振型的均值和均方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桥塔截面抗弯刚度随机性对大跨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桥塔截面抗弯刚度变异系数达到0.3时,桥塔截面抗弯刚度的不确定性对鄂东长江大桥平面内第18、19、29、34、37和43阶频率和振型有较大影响.
大跨悬索桥CFRP主缆-索夹界面抗滑移性能
诸葛萍, 章子华, 汪思聪, 丁勇, 强士中
2014, 27(2): 208-21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4
摘要:
为解决大跨悬索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主缆鞍座处的抗滑移问题,研究了CFRP主缆-索夹界面的抗滑移性能,根据力的平衡原理推导了CFRP索股-索夹界面的摩擦因数计算式,结合模型试验和计算式,测试了19丝CFRP索股-索夹界面的摩擦因数.利用摩擦因数实测值对3 500 m跨悬索桥CFRP主缆索夹处抗滑移性能进行了实桥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压纹类CFRP丝主缆-索夹界面的摩擦因数超过钢主缆-索夹界面,达到0.331,可满足相应的应用要求;大跨悬索桥主缆采用压纹类CFRP丝时,索夹内表面即使未作特殊处理,按常规悬索桥索夹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设计也可满足抗滑移性能的要求.
考虑非线性累积损伤的大跨多荷载桥梁的疲劳可靠度评估
陈志为, 徐幼麟
2014, 27(2): 213-21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5
摘要(1931) PDF 827KB(517)
摘要:
针对大跨多荷载桥梁疲劳损伤累积非线性过程中的大量不确定性,对火车、汽车与风荷载作用下的大跨悬索桥,利用连续损伤模型提出了一个疲劳可靠度评估方法.首先,在连续损伤模型基础上,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工程应用的需要,适当简化疲劳模型,在连续损伤模型中引入合适的随机变量,定义疲劳可靠度分析的极限状态函数,假定多种未来可能的交通荷载和荷载增长模式,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产生随机变量并计算失效概率;最后以香港青马大桥为例,讨论了该桥在不同荷载状况下使用120年后的疲劳失效概率.研究发现:若保持当前的交通状态,桥梁可保持良好状况,但未来交通荷载的快速增长会导致结构提前失效.
非线性随机振动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彭勇波, 李杰
2014, 27(2): 220-22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6
摘要(1071) PDF 717KB(683)
摘要:
为深入探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于非线性随机振动分析的适用性,考察了随机地震动作用下一类硬弹簧Duffing振子的非线性响应,对概率密度演化方法与经典非线性随机振动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弱非线性水平,概率密度演化方法与混沌多项式展开、Monte Carlo模拟的解答一致;在强非线性水平,数值求解误差、人为截断误差放大,概率密度演化方法与混沌多项式展开解答在Monte Carlo模拟解附近上下波动,表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与经典非线性随机振动解答在均方特征意义上是等价的.
基于改进点估计法的结构随机动力地震反应概率密度演化
宋鹏彦, 吕大刚, 于晓辉, 王光远
2014, 27(2): 227-23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7
摘要:
为了获得结构反应概率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将改进的点估计法、最大熵原理与随机动力学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统计矩信息的结构非线性随机动力反应概率密度演化分析方法.以一栋按我国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顶层位移和整体地震损伤指数作为反应参数,并考虑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及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钢筋屈服强度、结构的阻尼、混凝土容重对结构的位移反应影响较为明显,灵敏度超过10%.
基于坐标和IBM的大型圆柱波浪力数值模拟
康啊真, 祝兵, 邢帆
2014, 27(2): 233-23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8
摘要(1049) PDF 548KB(493)
摘要:
为探讨波浪效应下大型圆柱所受的波浪力,以多层坐标变换模型为基础,模拟随时间变化的自由表面,建立了三维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对三维波浪与大型圆柱波浪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浸没边界法(IBM)处理不规则结构物表面.结果表明:圆柱波浪力、力矩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理论解吻合,水平波浪力和力矩随波数先增大然后减小,竖向波浪力随波数增大而减小,建立的三维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结构物所受的波浪力及力矩.
高速铁路挡风墙高度和距离优化分析
叶坤, 李人宪
2014, 27(2): 240-24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09
摘要(1276) PDF 667KB(520)
摘要:
为探讨挡风墙对列车横向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可压缩粘性流体Navier-Stokes方程和k-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列车在直线和不同半径曲线线路上运行时,不同挡风墙高度和距离的275种工况下列车侧向力和侧翻力矩,获得了最佳挡风墙高度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速度为200~400 km/h,风速为20~40 m/s的条件下,列车在直线线路上运行的最佳挡风墙高度和距离分别约为1.90和3.90 m;当弯道半径为1 000~7 000 m时,曲线线路最佳挡风墙高度随弯道半径增大线性减小,最佳挡风墙距离与弯道半径关系不大,约4.50 m;风速和列车速度对挡风墙的最佳高度和最优距离影响很小;如果挡风墙高度过低或距离过近,头车和尾车所受侧向力和侧翻力矩方向不同.
基于实测的低矮房屋屋面风压极值计算方法
黄鹏, 蔡玢, 全涌, 顾明
2014, 27(2): 247-253.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0
摘要(1059) PDF 977KB(521)
摘要:
探讨了低矮房屋实测风压的极值计算方法,以便为建筑抗风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附近海岸边建造的风工程实测基地(包括一栋坡角连续可调的低矮试验房和高分别为10和40 m的测风塔)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良态气候条件下低矮房屋表面风压的分布特性,并探讨了由短时距样本估计长时距下极值的计算方法对实测风压极值估计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屋面来流分离区实测风压表现出明显的非高斯性,其概率分布与Gamma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符合较好;将屋盖风压时程划分成若干子段时,利用极值Ⅰ型分布参数转换关系计算风压极值,估计极值比观察极值法的结果更准确,且最佳观察时距可由自相关分析确定;以该最佳观察时距划分单个子段风压样本,实测观察极值基本服从极值Ⅰ型分布,估计极值能较准确地给出实测时程极值,表明基于极值I型的短时距极值估计方法合理、有效.
隧道型钢钢架初期支护安全性评价
杨成永, 欧阳杰, 陆景慧
2014, 27(2): 254-25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1
摘要(1029) PDF 350KB(508)
摘要:
针对施工期隧道型钢钢架喷混凝土支护,建立了以位移为基础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介绍了根据喷混凝土徐变试验得到的修正的GL2000徐变模型,给出了徐变引起的支护轴向伸缩变形和曲率改变的计算公式.导出了基于测量位移并考虑徐变影响的支护内力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支护结构截面失效的功能函数.最后,对武广铁路某隧道工程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能够正确反映隧道的实际安全状态,可靠指标的数值与我国现行规范的规定一致;徐变使喷层产生松弛,可靠指标增大,但其增大幅度比素喷混凝土和格栅钢架喷混凝土时小.
高地热大埋深环境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王玉锁, 叶跃忠, 杨超, 唐建辉, 陈龙, 曾宏飞
2014, 27(2): 260-26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2
摘要(1402) PDF 799KB(533)
摘要:
为了研究高地热大埋深环境下隧道支护结构内力随周围介质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了测试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隧道模型结构受力的室内模型试验,并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型试验测得的轴力比数值模拟结果大20%,两者的轴力分布趋势相同,结构安全系数接近.以某隧道工程为例,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埋深为1 000 m、地热温度为60 ℃的环境条件下,隔热层设置对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受力特征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层的设置对支护结构内力分布形式、初支和混凝土模筑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小,但对二次衬砌受力有显著改善作用,设隔热层后二次衬砌的最小安全系数由2.0提高到4.0.
大地电磁二维倾子和视倾子模拟及其应用研究
余年, 胡祥云, 王绪本, 李坚
2014, 27(2): 268-275.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3
摘要:
为研究大地电磁倾子的异常响应特征,采用四边形剖分有限元实现了倾子正演计算.对异常体、倾斜断层、静态位移和地形等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完善了视倾子资料的推导和计算,并对倾子和视倾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新建铁路丽香线中义隧道音频大地电磁勘探中,利用TE模式的视电阻率和相位,计算得到了视倾子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倾子对异常体横向边界和断层有明显反映;仅在中高频段(频率1 Hz以上)静态位移和地形对倾子有影响,倾子和视倾子资料有较好的对应性;视倾子较好地反映了隧道主要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和倾向等,同时可以反映更多细微的异常结构.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方向稳定性控制方法
郑太雄, 马付雷, 杨勇
2014, 27(2): 276-28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4
摘要(1075) PDF 545KB(592)
摘要:
为了保持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提出了控制前轮制动轮缸压力差的控制方法.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控制过程分为首次控制和常规控制,首次控制在保证车轮不抱死的情况下,利用前轴两侧轮速差辨识路面;常规控制根据辨识结果,在单一附着系数路面下采用前轮增压同步控制,后轮独立控制,在分离附着系数路面下采用前轮修正低选控制,后轮独立控制.根据国家标准规定试验方法和流程,在试车场进行了4种典型路面上的制动试验,试验过程中车辆的方向盘修正角在2 s内均小于30,远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120,表明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侧翻控制策略
欧健, 程相川, 周鑫华, 杨鄂川, 张勇
2014, 27(2): 283-29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5
摘要:
为提高汽车在极限工况下的侧翻控制功能,建立了包括横摆运动和侧倾运动的8个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基于传统电子稳定控制(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系统直接横摆控制,提出了一种包含紧急侧倾控制的综合控制策略.采用ESC标准传感器提供的汽车侧向加速度信息计算侧倾系数,当侧倾系数超过设置的参考值时,紧急侧倾控制被激活;通过对侧向加速度的适时调节,达到对汽车侧翻的有效控制.对直接横摆控制和综合控制进行了鱼钩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直接横摆控制的汽车在持续小转角下具有一定的抗侧翻能力,而极限大转向工况下会发生侧翻;综合控制则提高了极限工况下汽车ESC系统的抗侧翻能力,并增强了汽车的侧翻控制功能.
阀系参数对高速列车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
杨明亮, 李人宪, 丁渭平, 张松, 丁伟
2014, 27(2): 291-29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6
摘要:
为研究高速列车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与阀系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以高速列车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减振器结构形式为研究对象,结合流体动力学原理与液压传动技术分析了其阻尼力产生机理,构建并验证了复原行程阻尼力计算模型,讨论了阀系参数对高速列车液压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常通孔直径是影响开阀前减振器阻尼特性的主要因素,阻尼力变化高达52.4%;复原孔直径是影响开阀后减振器阻尼特性的主要因素,阻尼力变化高达80.1%.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高速列车液压减振器性能设计和调校的指导原则.
水介质低压大流量先导式电磁阀组主阀结构设计
赵继云, 张德生, 刘磊, 丁海港
2014, 27(2): 297-30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7
摘要:
为了实现大功率阀控偶合器对控制阀响应速度快、通流能力大且具有抗阻塞能力的基本特性要求,设计了主阀带有尾锥结构的水介质低压大流量先导式电磁阀组.应用AMESim仿真软件分析了弹簧刚度、节流孔直径等参数对阀的动、静态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电磁阀组的优化参数组合,并搭建了纯水液压试验平台,对电磁阀组的响应特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电磁阀组正常工作压降约为0.07 MPa,开启时间0.3~0.4 s,关闭时间1 s左右,有较好的低压特性和快速响应特性,能够满足大功率阀控偶合器工作需要.
重载铁路轮轨磨耗及其对安全运行的影响
熊嘉阳, 邓永权, 曹亚博, 李立, 金学松
2014, 27(2): 302-30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8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重载铁路发展现状和运用情况.详细论述了重载铁路在运营过程中轮轨典型的磨耗情况,主要有车轮轮缘磨耗、车轮踏面凹坑磨耗、车轮椭圆磨耗、车轮偏心磨耗、钢轨轨角侧磨、钢轨波浪形磨损以及轮轨擦伤.关于重载铁路轮轨磨损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轮轨的力学行为和基于轮轨行为对轮轨磨耗的机理、发展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和降磨措施.讨论了轮轨磨耗对轮轨接触载荷、车辆和轨道动力学行为、运行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轮轨磨耗状态下重载列车脱轨安全问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期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研究轮轨磨耗状态下重载列车脱轨机理和关键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网构软件可靠性演化计算研究
张靖, 雷航
2014, 27(2): 310-31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19
摘要(1098) PDF 482KB(600)
摘要:
为了计算和评估网构软件系统Internet网络环境下的可靠性变化,考虑到可靠性变化影响的积累效应,在网构软件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网构软件系统可靠性转移矩阵,建立了网构软件可靠性演化计算以及演化趋势模型;利用DTMC理论和卷积原理,提出了可靠性演化计算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算法,从可靠性及其变化、可靠性变化积累计算3方面精细地进行可靠性演化趋势分析,算法计算复杂度降低到O(Nlog2N).采用MATLAB模拟实验表明,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网构软件可靠性演化分析.
基于E-R模型的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组合建模方法
朱军, 王金宏, 胡亚, 彭子龙, 张阿丽
2014, 27(2): 317-32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0
摘要:
通过对虚拟高速铁路场景对象实体、三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实体-关系概念模型的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组合建模方法,设计了分层(实体层、关系层、场景层)描述的虚拟高速铁路概念场景模型,给出了模型基元分类建模方法,并详细讨论了虚拟高速铁路概念场景的构建流程和基元模型映射组合机制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原型系统,并选择案例区域开展了试验.案例区试验结果表明,110 km线路场景建模可在2 min内完成,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理清各场景对象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可支持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的快速组织与建模.
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WSN自适应定位算法
邓平, 伍小梅
2014, 27(2): 323-32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1
摘要(1290) PDF 739KB(543)
摘要:
针对WSN节点定位问题中基于动态采样的AMCB算法在某些定位时刻粒子数过低,粒子的最优继承得不到保证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算法AMCB*.为解决AMCB算法在锚节点密度较低,节点所处网络状况不佳时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WSN自适应定位算法NAMCB,通过对节点所处的网络状况进行评估来设置合理的粒子数、定位方式与滤波条件.对80个节点连续定位125次的结果表明,NAMCB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节点通信半径的0.344 2倍,平均采样次数为84次,相对于AMCB算法分别降低了12.26%与4.55%.
几何参数设计对相邻电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李楠, 韩颖
2014, 27(2): 330-33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2
摘要:
针对相邻电容传感器存在的测量信号微弱的问题,研究了相邻电容传感器的几何参数设计对传感器性能的具体影响,并通过几何参数的优化大幅度提高传感器测量性能.提出包括穿透深度、信号强度与噪声抑制、测量灵敏度与动态测量范围的相邻电容传感器性能综合评价细则.针对环形相邻电容传感器进行了极板几何面积变化对传感器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设计了矩形、环形、交叉指形和螺旋盘形4种结构的相邻电容传感器,在等参数同测量环境下,对各相邻电容传感器分别进行电场仿真和边缘电容测量值比较,确定传感器几何形状对传感器性能的具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邻电容传感器几何参数对传感器测量信号强度与测量灵敏度影响明显,复杂交叉指形与螺旋盘形的电容传感器测量区域的总体测量灵敏度比单结构的环形、矩形传感器的分别提高了66.8%与33.5%.
基于传输效率矩阵的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排序方法
范文礼, 刘志刚
2014, 27(2): 337-34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3
摘要(1108) PDF 441KB(637)
摘要:
为了提高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的准确性,应用复杂网络理论,通过分析非邻接节点对节点重要度评估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传输效率矩阵的节点重要度排序方法.该方法综合了节点的局部重要性和全局重要性,弥补了节点重要度贡献只依赖于邻接节点的不足.在ARPA网络上对连续移除重要节点的连锁故障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节点重要度评价矩阵法,采用本文方法在移除最重要的2个节点后网络的最大连通子图规模降低了23.8%,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
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积污分布特性及优化策略
孙继星, 罗蜀彩, 吴广宁, 高国强, 杨坤松, 胡学永
2014, 27(2): 343-35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4
摘要:
针对冬季雨、雾环境电气化铁路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积污问题,利用流体力学理论分析了高速气流中污秽颗粒的受力和运动,用聚团流化理论对绝缘子表面污秽受力后粘附与分离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流体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高速列车车顶绝缘子积污特性,提出了减少表面积污密度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环境高速气流中,车顶绝缘子迎风面与背风面积污较为严重,且主要分布在伞裙根部,侧面积污较轻分布于绝缘子伞裙;无伞棱结构污秽在绝缘子表面分布均匀,积污量较少;积污密度随伞裙下倾角的增大而渐增大,随伞裙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建议采用绝缘子伞裙上倾角为8、下倾角为0、伞裙下表面无伞楞的结构.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沥青路表面三维构造获取系统
刘亚敏, 韩森, 徐鸥明
2014, 27(2): 351-35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5
摘要:
为了客观、真实地评价沥青路表面三维构造,利用数字图像技术研制了一种沥青路表面三维构造获取系统.首先基于经典的漫反射模型the Lambertian Model,获取3张红、蓝、绿二维图像;然后根据光度立体法,利用3张图像的反射光强度计算其x、y方向上的梯度数据;最后借助Frankot-Chellappa全局积分算法将梯度数据进行傅立叶变换,计算得到高度值,实现路表面构造的三维重建.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获取的高度值精度达到0.000 1 mm,满足分析构造深度的要求;与传统方法铺砂法的测试结果相关系数R=0.887 5,相关性较好,证明了该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基于期望-超额出行时间的道路系统最优均衡模型
秦娟, 蒲云, 吕彪
2014, 27(2): 358-36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6
摘要(1078) PDF 508KB(409)
摘要:
为研究随机事件扰动下出行者的择路行为对交通分配的影响,同时考虑供需条件的随机变化,以期望-超额出行时间为出行者择路依据,利用边际成本收费原理,推导了边际成本收费值计算公式,建立用等价变分不等式表示的系统最优交通分配模型,并利用自适应投影收缩算法进行求解.算例表明:当OD需求系数为1.0、路段能力退化系数为0.5时,路径1边际成本收费值分别比使用期望出行时间和出行时间预算为择路依据时增加了11.27%和3.58%;当出行时间可靠度为0.9时,路径1边际成本收费值分别比使用期望出行时间和出行时间预算作为择路依据时增加了20.22%和4.30%.
高温退火氧化钛粉末的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
赵安莎, 王昭, 周烁, 朱晓华, 谢骁, 黄楠
2014, 27(2): 367-37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2.027
摘要:
利用真空高温退火技术制备不同退火温度的Ti-O粉末、X线衍射仪、Zeta电位和比表面积等表征材料,采用Bradford法测纤维蛋白原在其表面的吸附解吸附行为,运用红外线光谱分析纤维蛋白原在其表面吸附后二级结构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研究其对血小板的激活程度.研究表明,800 ℃高温退火使得Ti-O粉末由锐钛矿转化为金红石,比表面积减少10倍,携带有更多的负电荷;吸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数量减少到67 g,且维持原有的二级结构,并存在较大的解吸附;不易引起血小板的激活,具有更好的血液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