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0258-2724
  • CN 51-1277/U
  • EI Compendex
  • Scopus 收录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1999年  第1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目次
含不确定参数的车辆动力学模型 横向稳定性分析
曹登庆
1999, 12(3): 253-258.
摘要(1446)
摘要:
考虑含有不确定独立参数摄动和非线性不确定性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应用Lyapunov稳 定性理论和矩阵代数技巧导出系统的横向稳定性准则。准则给出的扰动界关于参数空间的原点 可以是非对称的,充分利用了不确定性的结构特点,扩大了稳定参数域。对承受不确定悬挂的车 辆轮对的横向稳定性进行了鲁棒性分析,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高速列车作用在跨线天桥上 风压力的数值模拟*
雷波, 刘应清
1999, 12(3): 259-263.
摘要(1713)
摘要:
列车风载是临近高速铁路建筑物设计和确定相关建筑限界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采用 三维不可压缩势流模型和面元法,对高速列车通过时作用在跨线天桥表面上的气动压力进行了数 值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列车通过时跨线天桥表面受到空气压力波的作用,压力系数的波动范围 为-0.135~0.095。文中还分析了跨线天桥上压力分布的基本特征。
重载调车机车转向架动力学分析及 改进措施的研究
陈清, 濮德璋
1999, 12(3): 264-268.
摘要(1519)
摘要:
常规的干线机车转向架不适应小半径曲线上的调车作业,随着机车轴重的增加,这一问 题将更加突出。文中介绍了山区型内燃机车及重型工矿机车的转向架的技术特点及试验结果,对 重载调车机车转向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计算,并对其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理论及试验结果均表 明:通过采用滚子式摩擦旁承等改进措施,可改善机车曲线通过性能。因此,在发展重载调车机 车时,应充分借鉴DF7D及GKD4型机车转向架的经验,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考虑机车的动力学性 能。
车辆系统Hopf分叉的代数求解方法
邬平波, 张继业
1999, 12(3): 269-273.
摘要(1946)
摘要:
运用运动稳定性及分叉理论,研究了非线性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分叉现象,提出利用 Hurwitz行列式,给出平衡点失稳而发生Hopf分叉的代数判定准则和计算方法,这一方法将Hopf 分叉点的求解转化为一个非线性方程的求解问题,并用此方法进行了客车系统运动稳定性的研 究。
车辆轮对的粘滑振动分析
张立民
1999, 12(3): 274-278.
摘要(1719)
摘要:
对两接触物体的粘滑振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给出了粘滑振动发生的条件。分析了驱动 速度对粘滑振幅的影响,应用数值方法对三种不同摩擦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粘滑振幅 与驱动速度近似成线性关系。最后从蠕滑力出发对轮对可能产生的扭转粘滑振动进行了分析,指 出了左右轮轨摩擦不均及曲线通过时内轨先产生粘滑振动的原因。
电磁永磁混合悬浮隔振系统控制研究*
刘尚举, 晏巨, 陈虬
1999, 12(3): 279-283.
摘要(1607)
摘要:
在航天器中的仪器及所载的精密设备,必须能跟随航天器的起飞、运行等低频运动,但对 于航天器由于喷射燃料等原因产生的高频振动要能很好地隔离。对电磁永磁混合悬浮隔振装置 建立了水平和竖直两平动自由度控制系统的物理及数学模型,利用传递函数,采用极点配置法对 控制系统综合,对给定的控制指标进行计算机仿真,证明能较精确地满足控制要求。
树状多柔体系统动力学递推组集建模法
唐华平, 孔祥安
1999, 12(3): 284-289.
摘要(1380)
摘要:
引入一种描述多柔体系统的随体坐标系,实现了刚体平动、刚体转动与弹性运动的分解, 较好地消除了由于刚体大角度转动而产生的刚弹耦合非线性特性。根据约当变分原理,应用递推 组集技术,由外层到内层逐层组装系统动力学方程,概括出一种树状多柔体系统动力学递推组集 建模方法,降低了所需计算机存贮。最后给出一个数值算例。
基于DELTA机构的堆垛机器人
华为实
1999, 12(3): 290-294.
摘要(1272)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DELTA机器人机构的堆垛机器人设计。这种堆垛机器人和同等规格的 串联机器人相比,具有高刚度、高精度和低机动质量等特点,适合于高速堆垛及搬运等操作。此设 计还具有其他一些潜在应用。讨论了DELTA机构的奇异形位和运动学逆解等。
新型穿流式搅拌器的搅拌机理分析 及实验研究
刘静, 向群, 王能勤
1999, 12(3): 295-299.
摘要(1119)
摘要:
基于混合原理分析了新型穿流式搅拌器的搅拌机理,揭示了结构简单的新型穿流式搅拌 器不仅能通过强化涡流扩散提高混合效率,而且由于减少了桨叶在旋转方向上的投影面积还可降 低搅拌能耗,提高能量利用率。通过在水系统中的实验研究,充分表明该种搅拌器结构简单、效率 高、能耗低,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复线电力牵引网瞬时与永久性故障识别方法*
高仕斌, 陈小川, 徐志根
1999, 12(3): 300-304.
摘要(1304)
摘要:
提出了两种识别复线牵引网瞬时性与永久性故障的方法———电压识别法和补偿电压识 别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检验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两种识别方法都是有 效的,补偿电压识别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新二元模型结构在电力电子电路仿真中的应用
晏寄夫, 李治, 萧体敬
1999, 12(3): 305-309.
摘要(1373)
摘要:
提出了用数字计算机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仿真的一种新的方法。半导体开关被描述成 一种二元电感模型,在它导通期间,其电感值很小;而在它截止期间,其电感值为无穷大。本文中 给出了如何确定此小电感值的方法。采用改进的节点法来建立方程,再利用Backward Euler积分 方法来求解以确保其收敛性。该方法能有效地监控开关的状态,拓扑结构的变化通过最少量的计 算予以解决。
虚拟环境内部的数据变换和融合研究*
丁国富, 王金诺
1999, 12(3): 310-314.
摘要(1254)
摘要:
虚拟环境(VE)是一个融合了多维信息数据以产生沉浸感、投入感的仿真环境,为交互 VE中的虚拟对象,需经过一系列的几何变换。研究了VE中各种坐标系的几何变换过程,重点探 讨了手空间、立体视觉与虚拟空间的数据融合,保证了人机交互的协调性。而且,就上述理论环 境,给出了具体的实例,验证了VE内部的数据融合关系。
一种用于浅埋隧道抗震分析的 拟静力数值方法*
吕和林
1999, 12(3): 315-319.
摘要(1500)
摘要:
提出一种用于浅埋隧道抗震分析的拟静力数值方法。该方法用等效静载反映地震波对 围岩与衬砌结构的作用;考虑地震波特点,分别计算体波(P和S波)和面波(R波)的影响,并将计 算得出的衬砌应力与静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的已有应力迭加视作隧道在地震时最大应力;地震波作 用及静载作用的结构位移及应力均采用有限元或其它数值方法计算。提出的方法已在南昆铁路 隧道抗震研究中运用。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反应性能
郑史雄, 周述华, 丁桂保
1999, 12(3): 320-324.
摘要(1685)
摘要:
针对跨径为(76+360+76)m的某大跨度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其分 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动力特性特点及其在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并深入讨论了不同行波波速对该 拱桥地震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主拱肋跨中截面的地震反应内力较小,而拱脚截面和l/4~ 3l/8等截面的地震反应内力则相对较大。行波效应对拱桥的地震反应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考 虑行波效应后其竖向位移、轴力均增大,而横向位移则减少
高温渣罐车通过时隧道内的热传递
巫锡勇, 王鹰, 郑安启
1999, 12(3): 325-330.
摘要(1487)
摘要:
研究了高温渣罐车通过隧道时,因高温热源的传热影响而使隧道内温度场发生变化,隧 道内动态热源的热传递问题,并结合实例计算出了隧道内的温度分布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及 在铁路路基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蒋伟宏, 蒋正红, 王斌
1999, 12(3): 331-336.
摘要(1594)
摘要:
介绍了近年来在水、工、环物探领域中兴起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铁 路路基病害及铁路路基具有带状结构的特点,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出 了在电极总数不变情况下进行连续滚动扫描测量任意长剖面的观测方式,编制了相应的数据处理 软件,进行了典型路基病害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成像对比实验及大量现场实测试验。开挖验证结 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探测铁路路基病害。
用压力机承压板测定岩石劈裂强度的研究
丰兴桥
1999, 12(3): 337-342.
摘要(1255)
摘要:
以峨眉地区白垩系夹关组红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力学方法测定劈裂强度,并进行 了拉伸和压缩等辅助性试验。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表明,用承压板直接劈裂岩样是最方便的测试 岩石劈裂强度的方法。
氮对316系列不锈钢低周疲劳特性的影响*
何国求, 陈成澍, 高庆
1999, 12(3): 343-348.
摘要(1373)
摘要:
对316L和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及两种典型应变路径下的多轴非比例加 载低周疲劳试验,并对上述两种材料的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位错结构进行了观察,重 点分析了合金元素氮对不锈钢的单轴及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特性及其微结构的影响。深入 研究了非比例循环循环附加强化及低周疲劳寿命对合金元素氮依赖性的微观机理。
大块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
曾晓兰
1999, 12(3): 349-353.
摘要(1301)
摘要:
通过差动热分析(DSC)试验测定了Zr-106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和初始晶化温度Tx, 利用X射线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合金在Tg-Tx温度区间经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热处理 后试样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在Tg-Tx温度区间对该合金进行热锻变形。结果表明,该合金 的Tg和Tx分别为325℃和470℃,在低于晶化温度Tx以下热处理几乎不不发生晶化,其厚度方 向的变形量可达200%。由此得出Zr-106具有较大的过冷液相区、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优良的热 塑性。
一种新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实验室 评估中的应用
濮德璋
1999, 12(3): 354-359.
摘要(1424)
摘要:
为了合理地综合评价带有模糊性的复杂的多因素系统,将模糊矩阵与模糊积分相结合, 建立了一种新的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一种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与因素 权重的方法,最后提供了一种综合评估实验室的手段。该理论与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带有模糊性的 类似的多因素综合评价系统。
非参数估计中核估计的构造及相合性
刘海燕, 赵联文
1999, 12(3): 360-364.
摘要(1310)
摘要:
讨论了非参数估计中的核估计方法,对于相互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引进了 新的估计量方法,并且讨论了此估计量的逐点相合性,求出了未知密度函数的区间估计,最优窗 宽。
基于实用的技术站直通列车接续方案 计算方法研究
朱健梅
1999, 12(3): 365-368.
摘要(1513)
摘要:
编制网络列车运行图的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处理直通列车在技术站的接续与 始发列车的合理协调问题。通过分析技术站直通列车接续与始发列车的相互关系, 建立优化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网络流模型,用最小费用最大流方法求 解。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技术站直通列车接续问题。
轨道交通路网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王忠强, 高世廉, 降金琦
1999, 12(3): 369-373.
摘要(1423)
摘要:
为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从定性走向定量,同时作理论上的准备工作,应用系统 分析和网络图论的方法对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关键环节路网合理规模、路网形态、初级路网规划 方法及软件数据流图逐一作了探讨。概括了路网规划的主题思想。对轨道交通规划前期工作有 指导意义。
交通运输枢纽中客运站点布局问题的研究
席庆, 霍娅敏, 叶怀珍
1999, 12(3): 374-378.
摘要(1541)
摘要:
交通运输枢纽客运站点的布局问题,关系到交通运输内、外部运输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 着旅客运输的质量。通过对交通运输枢纽换乘模式的研究,从保证枢纽中各种运输方式协调的角 度出发,提出了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交通运输通道理论,对枢纽中的客运站点进行布局,并结 合实例,阐述了枢纽客运站点的布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