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0258-2724
  • CN 51-1277/U
  • EI Compendex
  • Scopus 收录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  第27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在隧道内平面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刘成龙, 金国清, 杨雪峰, 王长进, 徐小左
2014, 27(1): 1-7.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1
摘要(1344) PDF 521KB(825)
摘要:
针对目前高铁隧道洞内导线环网多余观测量少、受旁折光影响大、控制点使用困难和横向误差大等问题,提出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作为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新方法.推导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边长相对中误差和横向贯通误差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两项指标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隧道贯通精度提高了20%,并提高了测量效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证明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可以代替洞内导线环网.
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铁路轨道捷联惯性测试方法
王雪梅, 倪文波
2014, 27(1): 8-14,5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2
摘要(1059) PDF 798KB(679)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捷联惯性测试系统的精度,提出了基于卡尔曼数据融合技术的铁路轨道几何参数捷联惯性测试方法.在分析影响捷联惯性测试系统精度主要误差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测试系统误差影响因素的状态空间方程,分析了外部辅助观测量的选取及其对卡尔曼滤波系统可观测性和可观测度的影响.以速度、侧滚角作为外部辅助观测量,并且以2阶自回归模型对随机振动干扰进行实时建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该方法可以使卡尔曼滤波的估计精度显著提高,俯仰角和航向角误差估计值的标准偏差均减小1.5°~2.5°.
驱动工况下重载机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
刘鹏飞, 王开云, 翟婉明
2014, 27(1): 15-2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3
摘要(1291) PDF 515KB(642)
摘要:
为研究机车与弹性轨道的动态相互作用特征,针对具有轴悬式牵引电机的重载机车,考虑电机驱动装置和牵引力,建立了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Polach蠕滑力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大滑动条件下,轮轨切向力和牵引力450 kN时重载机车的粘着重量利用率;分析了牵引力在150~450 kN区间变化时,机车通过曲线轨道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牵引力为450 kN时,机车的粘着重量利用率达到了91.2%,增大机车牵引力,有利于改善导向轮对的轮轨横向动态相互作用,但轮轨磨耗程度有所加剧.
重载机车钩缓装置建模及承压行为
许自强, 吴庆, 马卫华, 罗世辉
2014, 27(1): 21-2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4
摘要(1542) PDF 607KB(683)
摘要:
为研究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承压行为,建立了重载机车圆柱销、长扁销车钩模型,并在两种车钩模型中分别考虑了钩肩控制模块与钩尾摩擦弧面模型;结合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弹性胶泥缓冲器模型,完成了重载机车钩缓装置模型.以4节机车及1节简化货车组成的列车模型为例,研究了重载机车直线运行时钩缓装置的承压行为对轮轴横向力、轮轨磨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交互性钩肩控制模块及钩尾摩擦面分别可以较好地模拟圆柱销、长扁销车钩的实际承压行为;具有两种稳钩功能的车钩均能将车钩偏转角限制在4.0°以内,可以减小车钩力的横向分力,提高机车运行安全性.
基于EEMD样本熵的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特征提取
秦娜, 金炜东, 黄进, 李智敏, 刘景波
2014, 27(1): 27-3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5
摘要(1304) PDF 457KB(677)
摘要:
为了监测高速列车转向架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提出了采用聚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样本熵信息测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信号特征.以转向架正常、空气弹簧失气、横向减振器故障和抗蛇行减振器故障4种典型工况下车体及转向架的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将信号进行聚合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一系列成分简单的固有模态函数,分别计算样本熵值构成高维特征矢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故障状态的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列车在200 km/h速度下,故障识别率可以达到88%,证明了该特征提取算法的有效性.
新型消能伸臂体系的动力可靠度
谭平, 方创杰, 王磊, 周福霖
2014, 27(1): 33-38,65.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6
摘要(1076) PDF 616KB(580)
摘要:
针对高层伸臂结构体系提出设计黏滞阻尼器型(VD)或防屈曲支撑型(BRB)2种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将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引入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分析中,考虑随机源分别来自场地激励和阻尼器参数,采用Kanai-Tajimi谱生成人工地震动,提出从正态分布随机变量中选取15个离散代表点的2.5倍均方差法,采用总变差不增有限差分格式(TVD)给出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概率密度演化曲线,采用等价极值法(EVEM)研究其动力可靠度与层间位移角性能目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种新型消能伸臂体系均比传统抗震结构有更高的可靠度;相对而言,黏滞阻尼器型对随机场地激励有较高的可靠度,而防屈曲支撑型则对随机阻尼器参数有更好的可靠性.因此,将高层建筑中冗余的伸臂设计成新型消能伸臂体系能有效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连续刚构桥抗震可靠度
刘章军, 熊敏, 万勇
2014, 27(1): 39-4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7
摘要:
地震动无论是时间分布还是空间分布都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对于长大桥梁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与抗震可靠度分析,需要考虑地震动的时间和空间特性,才能较全面地反映桥梁结构的动力反应性态.采用非平稳地震动随机过程的正交展开模型,结合概率密度演化理论,对某连续刚构桥在一致激励和非一致激励下的随机地震反应与抗震可靠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大桥梁结构在一致激励与非一致激励下的抗震可靠度存在明显差异,按墩顶位移控制失效准则的抗震可靠度的相对误差可达50%,而按墩顶弯矩控制失效准则的抗震可靠度的相对误差则高达200%.
宽带噪声激励下含分数阶导数的van der Pol-Duffing振子的可靠性
陈林聪, 李海锋, 梅真, 朱位秋
2014, 27(1): 45-5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8
摘要(1334) PDF 544KB(578)
摘要:
为了研究宽带噪声激励下含分数阶导数的van der Pol-Duffing振子的首次穿越问题,首先应用广义谐波平衡技术,将分数阶导数表示的回复力分解为等效拟线性阻尼力和拟线性回复力,获得不含分数阶导数的等效非线性随机系统;然后,应用随机平均法将等效非线性随机系统近似为一维扩散过程,再建立和求解相应的后向Kolmogorov方程,获得系统的条件可靠性函数和平均首次穿越时间计算式;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蒙特卡罗法模拟结果吻合得非常好;系统的可靠性随分数阶数的增加而提高;分数阶导数表示的回复力不能简单地当作一类特殊的阻尼力.
独斜塔斜拉桥预应力索塔锚固区模型试验研究
叶华文, 李翠娟, 徐勋, 肖林, 强士中
2014, 27(1): 52-5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09
摘要:
为保证厦门马新大桥索塔锚固区安全 ,根据其小半径环向预应力索塔锚固区、非对称受力的4个重要工作状态(预应力施工、正常使用、单索作用和超载),采用斜向加载,进行了足尺模型试验和空间精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有效预应力对锚固区受力影响很大,索非对称布置对锚固区受力影响不大;环向预应力锚固区极限承载能力超过1.7倍设计索力荷载,安全可靠.
斜拉桥H形截面混凝土桥塔短期温度特性
代璞, 钱永久
2014, 27(1): 59-65.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0
摘要(1201) PDF 740KB(446)
摘要:
为探讨温度荷载对实心混凝土桥塔的影响,基于传热学基本原理,提出了以周期加载确定初始条件和按表面热平衡确定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以某桥为例,用间接热应力耦合有限元法分析了H形截面混凝土桥塔的短期温度特性,获得了其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的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不利短期温度荷载作用下,H形截面混凝土桥塔表面有出现温度裂缝的可能,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钢筋混凝土板动力特性的时变温度效应实验研究
陈波, 孙玉周, 郭伟华
2014, 27(1): 66-71.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1
摘要:
针对混凝土结构在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容易产生不均匀温度分布,从而引起结构静动力性能变化的问题,设计、制作了混凝土板温度效应实验模型,安装多个温度传感器测试结构的温度梯度和环境温度,并测量了一整天的温度变化状况及结构的动力特性.基于模态测试理论开发了模态识别程序包,以识别结构的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结构的自振频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结构温度升高1 ℃时引起的第1阶和第2阶频率分别减小0.074和0.228 Hz.
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
操礼林, 石启印, 王震, 葛义韬, 李爱群
2014, 27(1): 72-7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2
摘要:
为研究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对3根完全剪力连接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80和外包钢板强度等级为Q420、Q460的简支组合梁进行了两点对称集中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在弹性与弹塑性阶段的受力过程、荷载-挠度关系、U形外包高强钢板与内部高强混凝土应变的分布规律、外包钢板与组合梁端部滑移、裂缝发展情况以及破坏形态等;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静载作用下,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比普通外包钢组合梁提高60%以上,位移延性系数分别为2.16、2.76和2.34,说明高强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良好.
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变量分解法
李金平, 焦生杰, 陈建军, 刘国梁, 徐信芯
2014, 27(1): 79-85.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3
摘要(1147) PDF 476KB(605)
摘要:
针对隐式非线性极限状态的复杂结构可靠性预测,提出了一种变量分解方法.该方法利用双变量分解法将求解功能函数统计矩的多维积分转化为多个低维积分,并利用高斯-埃尔米特数值积分对低维积分进行求积.在获得功能函数的统计矩后,应用最大熵原理确定用于可靠性分析的功能函数的最佳概率密度函数.该方法只需进行一次结构功能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求解,就能获得不同极限状态值的可靠度.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结果与Monte Carlo法100万次模拟结果相比,其相对误差不超过0.5%,具有很好的计算精度.
随机相位简谐激励下稳态振动的合成响应
王柏生, 吕易璠
2014, 27(1): 86-9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4
摘要:
多层厂房中,厂房上部结构构件将直接承受转动机器产生的动力荷载.如何准确计算此类构件的位移响应被认为是多层厂房振动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借助概率论及振动学原理,经推导得到2个随机相位简谐振动合成振幅的分布函数的解析式及3个随机相位简谐振动合成振幅的分布函数的一元积分形式.对多个振动合成振幅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布拟合检验,结果证实,合成振幅的实际分布与正态分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将振幅和随机相位进行分离并进行必要的线性变换,提出一种优于平方和开方法的合成振幅近似方法.借助位移互等定理,通过某多层织机厂房振动分析实例给出该方法在有限元建模计算中的应用步骤.
随机多孔介质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法模拟
罗忠贤, 邱延峻, 禹华谦
2014, 27(1): 93-96,11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5
摘要:
为了探索多孔介质渗透性与孔隙率之间的关系,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以及无滑移流固边界条件,从孔隙尺度模拟了二维随机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通过研究流量和压力梯度的关系,验证了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的Darcy定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孔隙率较低(约小于0.3)的情况下,渗透性与孔隙率近似成指数关系变化,与前人的结果吻合.
卸围压路径下大理岩破坏过程的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
丛宇, 王在泉, 郑颖人, 张黎明
2014, 27(1): 97-10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6
摘要:
为探讨破坏过程中应力路径与声发射特征之间的关系,对大理岩进行了常规三轴压缩与恒轴压、卸围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声发射特征随路径而变化,常规三轴路径试验的声发射计数率最大值滞后于应力峰值,出现在峰后应力突降处,而恒轴压、卸围压路径试验的最大计数率出现在应力峰值处;岩样常规三轴路径破坏前声发射事件波动与平静期相互交替,恒轴压、卸围压路径则明显更具有突发性;低围压下的卸围压试验,卸荷处的声发射事件计数率降低非常明显,围压越高,岩样破坏持续时间越长,破坏时声发射事件计数率越高;卸荷速率越高,岩样卸荷后的平静期越短,破坏全过程中的声发射计数率最大值越高;塑性阶段卸围压,卸荷点处会出现少量计数率较高的声发射事件,低于破坏时出现的声发射计数率.
离心模型试验预测复合地基沉降的精度
冯研, 蒋关鲁, 陈伟志, 李安洪
2014, 27(1): 105-11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7
摘要:
为定量评估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对复合地基的预测能力,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对2种复合地基进行了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试验结果与现场填筑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试验方式、地基土类型等因素对离心模型预测地基沉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准相似级配法制作加固区模型时,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差异明显,而采用力学(指标)相似法制作加固区模型则可有效提高离心模型试验的预测精度;此外,预测精度受地基土性质和加固方式的影响较大.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傅强, 谢友均, 郑克仁, 曾晓辉
2014, 27(1): 111-11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8
摘要:
为研究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本构关系,采用统计损伤力学的方法,建立了CA砂浆的应变率效应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探讨了CA砂浆的损伤特性随应变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构模型的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在0.978 1以上,且该模型能够有效体现CA砂浆的韧性随应变率增大向脆性的转化;应变率越大,CA砂浆峰值损伤率前的损伤率越小,峰值损伤率后的损伤率越大.
随机OD需求下的多目标离散交通网络设计模型与算法
杨明, 苏标, 孙志杰, 许怡
2014, 27(1): 119-125.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19
摘要(1215) PDF 481KB(637)
摘要:
为解决实际OD对之间交通需求不确定性及优化目标多样性问题,采用机会约束模型及多目标优化理想点模型构建上层规划模型,采用固定需求下的用户平衡配流模型构建下层规划模型,建立了同时优化交通管理目标、环境保护目标、投资费用目标和用户出行目标的随机多目标离散交通网络设计双层规划模型.为保证所构建模型的求解精度,设计了基于Frank-Wolfe算法、Monte Carlo模拟和自适应小生境淘汰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开发了相应的算法程序.采用Nguyen-Dupuis网络测试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反映实际路网规划目标和约束,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性,可为路网规划提供指导.
基于速度截断分布和流量的车队离散模型
巫威眺, 沈旅欧, 靳文舟
2014, 27(1): 126-133.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0
摘要:
为解决Pacey模型中车速分布假设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假设车速服从在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之间的截断正态分布,利用分段函数构造了车队到达下游交叉口的流量分布函数,建立了基于交通流量的车队离散模型,研究了下游交叉口流量与上游交叉口断面离去流量之间的关系.以相邻交叉口实测数据为例分析车队流量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流量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速度截断正态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模型能更精确地描述车队流量通过下游交叉口的变化趋势,确保流量守恒.
快速路分流区事故率与交通密度的关系
吴勇, 刘新荣, 李蕊
2014, 27(1): 134-140.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1
摘要:
为寻求安全的交通流控制措施和道路几何构造,基于名古屋快速路网,对快速路分流区事故率特性进行了研究.以分流点为基点,将其上游450 m至下游300 m定义为分流区,对该区间事故率随交通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几何条件下事故率与交通流状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率在非饱和流状态随交通密度呈凹形变化趋势;在饱和流状态则随交通密度的增大而快速增大,事故率明显大于非饱和流状态下的事故率;在非饱和流状态下,多车事故是主要事故模式,事故率随密度逐渐增大;相对于直线段、分流区下游段和右分流模式,曲线段、分流区上游段和左分流模式事故率明显较大.
基于空间几何理论的货物超限等级计算机判定算法
谭政民, 彭其渊, 陈思, 龚雪
2014, 27(1): 141-146.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2
摘要:
为了解决外形复杂、体积庞大的阔大货物人工计算判断超限等级过程中计算繁琐、计算量大及超限等级判定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利用空间几何理论及空间相对位置量化货物外部轮廓,通过筛选优化算法找出计算点,判定货物超限等级.算例分析表明:利用此算法得到的货物轮廓更加接近货物的实际外形,货物超限等级由传统算法判定的超级超限降低为二级超限,减小了简单规则导致货物轮廓超出实际外形过多而造成的超限等级判定误差;利用计算机判定算法计算阔大货物超限等级的时间可缩短为10 min,比传统人工判定算法的计算速度提高了66%.
基于优势关系粗糙集的动态容错分级决策模型
苟光磊, 王国胤, 李鸿
2014, 27(1): 147-15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3
摘要:
为提高优势关系粗糙集模型在分级决策问题中的容错能力,将容错处理视为可动态调整的过程,根据用户向上、向下和综合两者的3种偏好趋向,提出了3种对应的分级算法,对边界域对象进行初始分级,利用对象的覆盖信息作为启发式知识调整其分级决策的结果,实现正确分级或接近正确分级.与变一致性优势关系粗糙集模型相比,不需要事先根据经验确定和调整阈值.案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3种偏好情况下的分级正确率比现有的分级算法平均提高了21.34%,对应的误分总代价平均降低了50.91%.
国际航线网络联程路径搜索的KMCSP问题研究
徐涛, 丁晓璐, 李建伏
2014, 27(1): 153-159.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4
摘要:
为了解决在国际航线网络中查找联程路径时间花费较长的问题,针对国际航线网络联程路径搜索的特点,借助于A*算法的启发式策略,在对Yen算法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决多约束条件下K条最短路径(K-multiple 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s,KMCSP)问题的算法,即约束Yen*算法.在中转次数约束和特定中转点约束条件下,对国际航线网络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约束Yen算法相比,约束Yen*算法的搜索效率提高了2.98倍,平均运行时间减少了78.3%,算法的搜索规模缩小了86%,且波动范围小.约束Yen*算法适用于多约束条件下快速求解国际航线网络联程路径搜索问题.
基于动态Kriging模型的板料成形工艺稳健设计
谢延敏
2014, 27(1): 160-16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5
摘要:
为了减少冲压成形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成形质量波动,克服传统的静态代理模型方法全局近似精度低的问题,将有限元数值分析和稳健设计相结合,提出基于动态Kriging模型的冲压成形工艺稳健设计方法.对成形中可控因子进行初始实验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获得冲压成形中各个目标对应的响应值及其方差,从而建立冲压成形的Kriging稳健模型.利用全局优化算法对当前模型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逐步更新实验设计和相应的代理模型,以提高代理模型在全局最优解附近的近似精度,直至优化迭代收敛.将该方法应用到NUMISHEET’ 93盒形件成形中进行稳健优化,结果表明,稳健性优化后的标准差从 0.012 2减少到0.008 1,将基于动态Kriging模型的稳健设计方法应用到板料成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兴趣点分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扫描覆盖机制
舒莉, 林锋, 刘中豪, 游健, 周激流
2014, 27(1): 165-172.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6
摘要: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扫描覆盖问题,建立了同时满足兴趣点覆盖需求和数据投递要求的扫描覆盖数学模型,并通过与组合覆盖中经典的车辆路径问题类比分析,证明了该问题是NP-hard 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兴趣点分类的扫描覆盖机制FCSC (FDBSCAN_clustering_based sweep coverage).该机制利用FDBSCAN聚类算法,根据兴趣点位置信息将兴趣点分类,针对每类兴趣点,利用启发式算法生成移动传感器节点对兴趣点的访问路径,完成数据采集.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网络场景下,相较于传统的扫描覆盖机制,提出的机制有效地降低了算法复杂度,节约了50%以上的算法运行时间.
模态综合的子结构主模态截断方法
李兴泉, 邓兆祥, 李传兵, 章竟成, 李英强
2014, 27(1): 173-178.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7
摘要(1523) PDF 442KB(920)
摘要:
为了减少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方法中保留的子结构主模态数,分别采用频率截断和有效模态质量截断两种方法进行截断,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最终得到适合结构低频动态特性计算的主模态截断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频率截断法保留的主模态不到有效质模态量截断法的1/2,采用2~3倍的最高关心频率进行主模态截断,能保证结构低频动态特性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所保留的主模态,更能反应子结构在关心频率范围内系统振动的变形模式;有效模态质量法不能判断各子结构间主模态对系统动态特性作用的相对大小,这使小尺寸高刚度的子结构保留多余的模态,其计算效率较低.
列车内环境设计对用户满意度及视知觉特性影响分析
李娟, 徐伯初, 支锦亦, 董时羽, 王超
2014, 27(1): 179-184. doi: 10.3969/j.issn.0258-2724.2014.01.028
摘要:
为探讨列车内环境设计因素对用户满意度及视觉认知特征的影响,以9套不同色调及图底关系的动车组二等车厢内室设计方案作为实验刺激,采用桌面遥测式眼动跟踪系统记录19名被试者的眼动特征,同时被试者对实验刺激进行满意度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用户对空间中座椅区域的平均注视时间百分比为39%,该区域关注度最高;色调关系对满意度评价影响显著,具有对比色调特征的设计方案满意度评价较高;图底关系对满意度评价影响不显著,被试者的兴趣关注点集中在具有显性图案的区域;被试者观赏图像时,视知觉具有对比倾向性及符号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