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0258-2724
  • CN 51-1277/U
  • EI Compendex
  • Scopus 收录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1997年  第10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目次
单片结构桥梁的特色及 铁路桥梁方案的研究
胡正民, 郑凯锋, 唐继舜
1997, 10(6): 575-579.
摘要(1253)
摘要:
分析了单片结构桥梁的构造形式、适用条件、主要结构行为、设计计算要求、施工方法 和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特殊问题。作者认为, 我国所建桥梁量多类少, 亟需多做一些桥 梁结构体系的研究工作。文中提出铁路大跨单片结构桥梁的设计方案, 并研究主要 结构行为的合理性。
桥梁全壳空间计算模型及其 在单片结构桥梁中的应用
郑凯锋, 胡正民, 王应良
1997, 10(6): 580-585.
摘要(1402)
摘要:
 以梁杆单元为主体的钢桥传统计算分析方法存在不能准确反映桁架杆件之间和杆件 与桥面之间的连接性能, 忽略桁架杆件横向尺寸效应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全桥全壳 空间计算模型, 并应用于单片结构桥梁方案的全桥空间计算中。该模型具有通用性, 文中的研究有益于寻找钢桥结构行为的仿真分析途径、准确计算具有结构缺陷的现 有钢桥的承载能力、真正连接钢桥图形系统与结构分析系统、探索大跨柔性钢桥的 结构分析新方法等。
大跨度刚构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郑史雄, 奚绍中, 郑史雄奚绍中
1997, 10(6): 586-592.
摘要(1127)
摘要:
 建立并推导了长大跨度桥梁考虑多点激励和行波效应的分析模型及方程。研制了桥梁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SE ISA P, 利用该程序对跨度为200 m 的刚构桥进行了地 震反应分析。行波波速、多点激励和不同地震动输入对不同桥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 的。地震波的相位差和地基土层性质对桥梁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对于埋深较大 的深基础, 应考虑地震动沿深度的变化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 响。
疲劳短裂纹形成和扩展物理模型
吴志学, 孙训方
1997, 10(6): 593-597.
摘要(1275)
摘要:
基于材料自由表面特性并考虑微观结构非均匀性, 建立了短裂纹形成和扩展的物理模 型。从新的角度解释了短裂纹形成和扩展的异常特性; 说明了疲劳极限载荷下非扩 展裂纹的形成和短裂纹扩展门槛值随裂纹长度的变化趋势。该模型为进一步理解和 处理短裂纹问题建立了物理框架。
非线性弹性薄壳理论
杨帆, 陈大鹏
1997, 10(6): 598-603.
摘要(1229)
摘要:
基于计及横向剪切变形的修正Kichhoff2Love 假定, 以壳体中面法向的偏转作为薄壳 结构有限转动的度量, 建立了薄壳结构的几何关系。在壳体黎曼空间中导出了 Green2L agrange 应变张量及其广义应变张量、第二类P io la2Kichhoff 应力张量及其 广义应力张量的表达形式, 通过虚功原理建立了薄壳结构的非线性平衡方程。
紫铜的循环棘轮行为研究
杨显杰, 高庆, 蔡力勋
1997, 10(6): 604-610.
摘要(1137)
摘要:
对紫铜进行了单轴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下的系统循环试验。揭示了紫铜在应变循环下 的循环应变幅值历史、平均应变对循环特性的影响; 分析了该材料在应力循环下的 应力幅值、平均应力及其历史对循环蠕变(棘轮应变) 的影响, 得到了紫铜单轴循环 行为的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发现无论单轴应变循环特性还是棘轮效应不但依赖于当 前加载状态, 而且依赖于其加载历史。
圆柱形模具中金属板条弯曲成形过程模拟
刘渝, 柳葆生, 陈大鹏
1997, 10(6): 611-615.
摘要(1186)
摘要:
讨论了采用有限变形有限元法所涉及的基本算法, 并模拟了圆柱形模具中金属板条弯 曲成形过程,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并正确地反映了成形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汽车碰撞安全保护结构
刘建新, 周本宽, 赵华
1997, 10(6): 616-620.
摘要(1137)
摘要:
轴向压皱的圆管可以用来吸收能量。提出了一种由圆管组作为汽车碰撞 安全保护结构的方法, 并用动态渐近屈曲的理论分析了这种结构的力 学性能, 同时还研究了这种装置的吸能特性。碰撞保护结构的吸能量与 车辆实际碰撞部位以及碰撞安全保护结构的特性密切相关。安全保护 结构的吸能特性, 可以通过调整元件的参数来改变。
25 t 轴重调车内燃机车的总体方案研究
陈清
1997, 10(6): 621-627.
摘要(1222)
摘要:
结合我国铁路发展25 t 轴重机车车辆的需要, 对25 t 轴重调车内燃机车的总体方案进 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车辆构成的列车基本阻力及起动阻力, 确定了牵引计算公式, 计算了机车功率, 校核了机车粘着重量, 确定了机车轮径及牵引电动机的型式等。
机车-轨道-桥梁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
蔡成标, 翟婉明
1997, 10(6): 628-632.
摘要(1281)
摘要:
将铁路机车、轨道、桥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建立了其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 编制 了计算程序, 并研究了机车过桥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对受电弓2接触网系统动力性能 的影响、桥上轨道与土路基轨道间的动力不平顺对机车振动的影响。研究表明, 由于 轨下基础的刚度不同, 形成的动力不平顺将在轮轨间引起动力冲击作用, 对正常结 构的桥梁, 机车过桥对弓2网接触压力影响不大。
高底不平顺不利波长及其与车速关系
李成辉
1997, 10(6): 633-636.
摘要(1127)
摘要:
建立了车辆?轨道垂向振动系统模型, 计算了系统各部分的加速度或附加动力功率谱。 根据谱分布特征得出了引起车辆和轨道垂向振动的两个不利波长及与列车速度的 关系, 对提速后轨道高低不平顺管理提出了建议。
准高速DF11机车制动系统研究与分析
王俊勇
1997, 10(6): 637-642.
摘要(1189)
摘要:
论述了准高速DF11机车制动系统、性能参数、运行试验结果。对DF11机车制动系统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重点讨论机车电阻制动装置及 DF11机车应采用的加馈电阻制动方式。
提速线路平交道口的安全防护技术
王长林, 徐志根, 王茜
1997, 10(6): 643-646.
摘要(1056)
摘要:
针对提速线路平交道口安全防护问题, 在保障道口安全和通过能力的基础上, 给出不 同车速列车相对道口的接近区段长度计算数据, 道口对不同车速列车接近时的定时 报警时间。
机车电路仿真软件设计
刘宗局, 尹仕任, 罗虎
1997, 10(6): 647-651.
摘要(1124)
摘要:
介绍了内燃机车电路仿真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将图形技术、面向对象的方法引入建模 过程, 并着重论述了电路的图形模型和网络模型。系统软件由电路图形编辑、网络接 线分析、操作显示、故障模拟等模块组成。通过在W indow s 环境下对东风7 型内燃机 车电路仿真, 表明该软件能够形象地模拟机车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某些故障现象, 易 于操作, 有较好的培训效果。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相位量化噪声分析
马磊, 宋俊寿
1997, 10(6): 652-655.
摘要(1134)
摘要:
讨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相位量化噪声, 重点阐述相位截断误差的产生机理, 建立 了它的数学模型。相位截断误差在合成器输出端形成寄生调制信号。基于相位误差的 数学模型, 从欠抽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这种噪声的谱特性, 所得结论与仿真结果较一 致。合成器输出频谱的仿真计算对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也有较大参考价值。
光流的计算技术
刘国锋, 诸昌钤
1997, 10(6): 656-662.
摘要(1001)
摘要:
光流场携带了有关物体运动和景物三维结构的丰富信息。文中对现有的光流计算方法 作了全面的评述, 这些方法包括: 微分法、匹配法、基于能量的方法、基于相位的方法 以及神经动力学方法。首先提出了一个光流技术的性能评价准则, 而后系统地研究 了五类光流技术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原理, 并对它们的性能作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估。 最后, 指出了光流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多重直线法结合FFT 分析 平面金属栅条的散射
龙毅, 方大纲, 任朗
1997, 10(6): 663-666.
摘要(1198)
摘要:
对散射问题的波动方程引入一种变换, 使得变换后的新方程经多重直线法离散后, 离 散方程的矩阵元素可以利用FFT 快速计算得到。而多重直线法能加快直线法的收 敛速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多重直线法结合FFT 是一种高效率的全波分析方法。
解无交叉约束类二次0-1 规划模型的一种方法
姜大立, 朱松年
1997, 10(6): 667-671.
摘要(1134)
摘要:
提出了用遗传算法构造求解无交叉约束类二次021 规划模型的方法, 给出了具体步骤 及实验。结果表明此法求解速度理想, 易达最优解, 可以处理较大规模的问题。此方 法在系统优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求解Flow Shop 排序问题的模拟进化法
周国华, 武振业
1997, 10(6): 672-676.
摘要(1240)
摘要:
为F low Shop 排序问题的求解构造了一类模拟进化寻优方法—— 基于启发式规则的 有序遗传算法, 并对不同规模的实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算法对求解 F low Shop 排序问题所具有的全局搜索优势。
碱2碳酸盐反应中的热力学问题
韩同春, 王鹰, 罗健
1997, 10(6): 677-680.
摘要:
应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碱2碳酸盐反应中的平衡CO 22 3 离子浓度以及由Ca (OH) 2 水解 控制的CO 2- 3 离子浓度。结果表明, 由Ca (OH) 2 水解控制的CO 2- 3 离子浓度小于碱2 碳酸盐反应中的平衡CO 2- 3 离子浓度。这表明Ca (OH) 2 水解为碱2碳酸盐反应的进 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揭示了碱2碳酸盐反应的热力学本质。
污水治理控制工程中的一个数学模型
童季贤
1997, 10(6): 681-687.
摘要(1102)
摘要:
根据水质基本方程, 对江水分段水质管理提出数学模型, 用线性规划和最优化方法提 出控制江水污染的决策数据(治理系数)。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有计划地提出治理方 案, 使江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使资金投入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