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0258-2724
  • CN 51-1277/U
  • EI Compendex
  • Scopus 收录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大跨桥上纵连板式轨道受压稳定性

林红松 刘学毅 杨荣山

林红松, 刘学毅, 杨荣山. 大跨桥上纵连板式轨道受压稳定性[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1(5): 673-678.
引用本文: 林红松, 刘学毅, 杨荣山. 大跨桥上纵连板式轨道受压稳定性[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1(5): 673-678.
LIN Hongsong, LIU Xueyi, YANG Rongshan. Compressive Stability of Continuous-Slab-Track on Long-Span Bridge[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8, 21(5): 673-678.
Citation: LIN Hongsong, LIU Xueyi, YANG Rongshan. Compressive Stability of Continuous-Slab-Track on Long-Span Bridge[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8, 21(5): 673-678.

大跨桥上纵连板式轨道受压稳定性

基金项目: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5G015-E-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5-0798)

Compressive Stability of Continuous-Slab-Track on Long-Span Bridge

  • 摘要: 为探讨大跨桥上纵连板式轨道的受压稳定措施,根据大跨桥上纵连板式轨道的结构和纵向受力特点,以某跨径为94 m+168 m+84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例,建立了轨道板-桥梁-墩台的有限元模型,并确定纵连板和底座板最不利段.将列车荷载作用下纵连板和底座板向上的挠曲作为初始弯曲缺陷,按照第二类稳定问题对纵连板式轨道的受压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跨桥上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在列车荷载和温度压力的共同作用下,纵连板和底座板可能发生竖向失稳,可设置"倒L"型双向挡块以增加稳定性;当纵连板和底座板的最大允许温升为30℃时,该桥"倒L"型双向挡块的间距不宜大于16.7 m.

     

  • 何华武.我国客运专线应大力发展无砟轨道[J].中国铁路,2005(1):11-15.HE Huawu.Ballastless track shall be developed in great efforts on Chinese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J].Chinese Railways,2005(1):11-15.[2] 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44-5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iN[20031205号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4] 徐锡江.大跨桥上纵连板式轨道纵向力计算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7.[5] 赵雷,武芳文.南京长江三桥初步设计方案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4):467-472.ZHAO Lei,WU Fangwen.Stability analysis of preliminary schemes of Nanjing No.3 bridge in construction stage[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5,40(4):467-472.[6] 王钧利.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弯桥全过程稳定性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公路学院,2006.[7] 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6-1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21
  • HTML全文浏览量:  80
  • PDF下载量:  29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02-26
  • 刊出日期:  2008-1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